白鹿原 - 黑娃

  黑娃是一个典型的从底层成长的农民,父亲是长工,一个在白鹿原上出了名的长工,财东家也很有名,是有了名的仁义。儿时的黑娃有其幸运的一面,那就是有了读书的机会,在清末的乡村并不是每个娃都有机会读书的,得利于嘉轩赚了钱修了祠堂,修了私塾,另外也是因为黑娃与孝文是同龄人。

  黑娃是个挺孝顺的孩子,十八岁就出门打工,让父亲继续在白家当长工,这样父亲就不用太辛苦了。黑娃还想着攒下些钱,买些地,这样父子就都不用给别人打工了,从这个简单的憧憬来看,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有其上升空间的,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努力、付出,农民也可以成为土地的主人。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一切,黑娃会是一个很好的农民,会有自己的地,自己的家和自己娃。

打工的黑娃

  我一直觉得在中国这几千年来农民生活得很不容易,即使到了清末也是以人为主,唯一的机械化就是牛,其余所有的工作都是人来做,牛和马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。黑娃从小就跟着父亲做农活,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庄稼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,但黑娃不善长读书,书对这时的黑娃来讲是一种痛苦。

  黑娃很勤快,而且很有主动性,这点和孝文是不一样的,孝文是被父亲要求下地干活的,出门打工的黑娃也深知自己的位置和应该做什么,看看黑娃在郭举人家的干的活的评语就知道了。黑娃的勤快也埋下了黑娃注定和小娥会发生些事情的。

  黑娃年龄最小,又极伶俐,脚快手快,常被长工头儿指使着去做许多家务杂活儿,扫庭院,掏茅厕,绞水担水,晒土收土,拉牛饮马。时日稍长,郭举人的两个女人也都很喜欢这个诚实勤快的小伙计,很放心地指使他到附近的将军镇上去买菜割肉或者抓药。

  印象很深的是黑娃第二个打工的财东黄老五,黄老五是个典型的奋斗型的农民,不只是节俭,可以说是抠,非常的抠,大日头天干活,下雨天也干活,吃着杂粮还舔着碗,硬是活生生的给黑娃恶心跑了,可以说是地主中的另类了。黄老五并不是象某些小说中描写的地主搞些半夜鸡叫的小把戏,他是靠着节俭与勤劳积攒下财富的,这应该是主流的地主成长方式。

和小娥一起的黑娃

  黑娃是一个胆大的人,并且有些不计后果,也许是头脑过于简单,否则他不会想不到跟郭举人的女人偷情的后果是什么。象郭举人这样的财东,有钱,有势,子女们做官与经商的都有,他有无数种办法来报复黑娃这个最底层的农民。但黑娃还是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之下,不计任何后果的跟小娥上了床,有时候男人确实不是直接受大脑控制的。起初,刚开了窍的黑娃只是贪图与小娥在一起时的刺激,但刺激过后,冷静下来要的就不只是刺激了。在东窗事发之后,黑娃敢于回头寻找小娥,并且追到小娥家里,最终娶了小娥回家,这些让我们看到了黑娃的另一面,他是不只是冲动,还是敢于承担责任的男人。至于后来兆鹏胜赞黑娃敢于给自己找媳妇,追求婚姻自由只是在某种主义下的片面解读而已,帽子戴得太高了。

  更大的挑战是黑娃带着小娥回到白鹿原之后,与父亲决裂,于乡里所不容,进不了祠堂,这一切都给黑娃和小娥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。但是一个地到农民的最原始的普实的梦想解决了这些困扰,那就是过上好日子。

  黑娃起早贪黑,专拣工价高的又厚又密的麦田下手,图得多挣几个麻钱。一年下来,除了供养小娥吃饭和必不可少的开销,他已经攒下一笔数目可观的铜子和麻钱了。腊月里,他抓住一个村民卖地的机会,一下就置买来九分六厘山坡上的人字号缓坡地。他在窑门外垒了一个猪圈,春节后气候转暖时逮回一只猎娃。又在窑洞旁边的崖根下掏挖了一个小洞作为鸡窝,小娥也开始务弄小鸡了。

  这是一段很有趣的文字,她让我们看到一个民国时期的农民是如何靠着勤劳发家致富的,在军阀混战之前,农民并不是完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象黑娃这样一个家底儿基本为零的人,靠着自己的勤劳,不但可以养活自己和小娥,还有节余,一年的时间可以买上近一亩地,可以想象,照这样的趋势下去,用不了多少年黑娃也可以成为一个地主,不敢说大地主,至少可以和黄老五有一拼。

  和小娥在一起的黑娃是勇敢的、快乐的、坦荡的。

闹革命的黑娃

  在兆鹏的鼓动下黑娃参加了农民运动讲习所,学习到了很多新的东西,当然此时的黑娃已经跟之前的黑娃有很大的不同了,这种不同是思想上的不同,所以要在原上刮一场“风搅雪”。黑娃的风搅雪刮了起来,刮起来一场接一场的运动,运动的主要形式就是斗地主,斗乡约,铡了三官庙的老和尚。这种形式对于今天的人或许不陌生,因为在1966年至1976之间,整个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次类似的运动。

  这些所有的运动对于黑娃和他的兄弟来说都是闹革命,但转过头来想一下,黑娃有闹革命的必要吗?黑娃闹革命的动机是什么?我觉得黑娃并没有闹革命的必要,从黑娃的奋斗可以预期用不了几年黑娃即使当不了地主,但也会有自己的地主,过上温饱自足的生活,真正压迫人的是象嘉轩和子霖这样的地主吗?不是,而是那些狂征暴敛的军阀和无能的政府导致农民的赋税加重,生活拮据,如果真要革命那也应该革那些军阀的命,黑娃们革错了对象。

  1927年国民政府发动了清党行动,也就是四一二事件,国共正式分裂。在大环境的影响下,黑娃和他的兄弟们刮起的风搅雪运动就失败了。黑娃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吗?不是,尽管接受了三个多月的培训,但并没用种下真正的革命意识,否则黑娃在习旅被剿后不应该进山接受当土匪,而是应该继续寻找革命队伍。

  在革命上黑娃与兆鹏不同,黑娃参与革命更多是因为村里的人对他与小娥背后的指指点点,不能够进祠堂,他想通过革命改变这一切,让自己和小娥变得光明正大,这是黑娃内心深处的潜动力,所以黑娃带着兄弟们砸了祠堂,砸了乡约碑,革命对于黑娃来说更象是一时的冲动和头脑发热。

当土匪的黑娃

  黑娃当土匪并没有受到强迫,大拇指给了他来去的自由,这一点上我很欣赏大拇指,能当那么多年的土匪还是有他的智慧的,黑娃当土匪在一定程度是他自己的选择。

  黑娃当土匪还是有他自己业绩的,选择非常合适的时机偷袭了白鹿村,抢了白家,打断了嘉轩的腰,弄死了鹿家的老爷子,还抢过嘉轩岳父的药铺,并放了孝武一马。作为二拇指带着这个团队维持了十数年,也算成绩斐然了。但当大拇指意外死亡之后,黑娃却表现了头脑简单的一面,不但没有找出谁害了大拇指,还把人心弄散了,队伍更不好带了。

学为好人的黑娃

  做了十数年土匪之后,在新妻子的指引下又拿起了书,还拜了朱先生为师,很出乎我的意料,也很让我感动。想读书何时也不算晚,想做好人任何时候也不晚,所以朱先生题字给黑娃“学为好人”。黑娃不只是读书,更多的是通过读书而做人,黑娃写给朱先生的挽词体现了黑娃的转变与进步,“自信平生无愧事,死后方敢对青天”,当然朱先生与师母也给了黑娃最好的评价,那就是黑娃是朱先生最好的一个弟子。

  可世事难预料,学为好人后还带着保安团起义的黑娃却被新政府判了死刑,并与岳维山和田福贤一起执行,难道这就是学为好人的下场吗?

  黑娃这一生波折起伏、大起大落,黑娃有自己的精彩,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。黑娃虽然死得早、死得委屈,但他也躲过了之后的种种运动,谁知道这又不是一种特别的逃脱呢?或许朱先生早已知晓这一切了。 

  

Comments